蔡侯造纸功在千秋,可惜蔡侯纸仍有种种不足,故而世间读书人仍然多用竹简、帛书,如今下官对蔡侯纸稍加改进,则读书人再也不用为竹简笨重、帛书昂贵而忧心了。”沈隆说道。
其实早在汉武帝时期就有了灞桥纸,但灞桥纸太过轻薄、而且颜色黯淡,不适合作为书写用纸;到了汉和帝时期,蔡伦改进了造纸术,大大降低了纸张的价格,但是和所有新生事物一样,蔡侯纸在诞生之初同样存在着种种问题,所以一直没能被广大读书人彻底接受。
如今距离蔡伦去世才刚刚百年而已,造纸术依旧存在种种问题,沈隆直接拿出了日后更加成熟地造纸术,造出了质量更高的纸张,绝对能够满足读书人的需求,这就等于又给蜀中提供了一项源源不断的财源。
诸葛亮取过毛笔在纸上写了几个字,细细观察墨水在纸上的晕染情况,然后起身深深一礼,“亮幼年读书之时,就曾经深受竹简、帛书之苦,亮替天下士子谢过子丰!”
沈隆同样起身还礼,然后又拿出来了一样好东西,这是一块梓木雕刻的木板,上面用阳文刻着《论语-学而篇第一》:子曰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……”
“这是何意?”诸葛亮有些不明白了。
“丞相且看!”沈隆先用一把刷子蘸了墨,在雕好的木板上细细刷上一层墨,接着,用白纸覆在板上,另外拿一把干净的刷子在纸背上轻轻刷匀称,最后把纸从雕版上剥下来,这一篇《论语-学而篇第一》就清清楚楚印在纸张上了。
“啊!”诸葛亮看到这一幕,犹如被闪电劈中一般当场就呆住了,醒过来之后连忙夺过沈隆手中的纸张,细细查看起来,他赫然发现这上面的文字完全正确,并无一处错漏。
“亮能否试试?”在征得了沈隆的同意之后,诸葛亮也试着用刷子在雕版上刷墨,然后盖上白纸用干净的刷子刷匀,最后把白纸揭起来,定睛一看,同样没有一处疏漏。
“若是
本章未完,请点击"下一页"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3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