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放啥优点没有? 可就一点拎得清,他不藏私啊,出手“阔绰”啊。
来者不拒,直接造成了他的队伍? 从五河时不到二万人? 而到淮河北岸时,已经超过二万五千人了。
三天时间,兵力至少增长了六千,啧啧……得刘放者,得天下啊!
……。
恭候于南岸? 打算御敌于城外的清骑,愣是没熬住。
他们撤了。
原因很简单? 阿济格在派他们出城时,就有严令? 不得渡河迎战。
骑兵渡河,本就困难? 需要大量人力、物力? 还要有足够的渡船? 不象步兵,就算船上坐不下了,攀着船舷或者抱根木头就能泅渡。
再则,凤阳城两门激战正酣,阿济格也需要防备这支骑兵出去之后,万一回不来,那岂不是削弱了防中防御实力吗?
所以阿济格就想在南岸御敌,打上岸敌军一个措手不及,这也合乎兵法、战术,任何军队渡河登岸之际,都是克敌良机。
况且还是一支精锐骑兵,可谓来无影去无踪啊。
然而,刘放让他们生生空等了三天,凤阳城中阿济格实在等不下去了,于是勒令骑兵返城,打算紧闭城门不管不顾了。
这刘一手的运气着实是太好了,清骑撤退后不到两个时辰,他的大军到了淮河岸边。
好嘛,二万多人哪,一声令下,全军渡河,整个河面上全是人,黑压压的一片。
如果稍早些,那支清骑没有撤退,天晓得,淮河河面上浮得就不可能是人,而该是尸体了。
骑兵甚至不用冲撞,单以满人擅长的箭矢,就能让淮河一片红色。
可上天眷顾刘放,愣是让刘放轻轻松松地渡河了,虽然一片混乱,还淹死、失踪了不少人,但总算是顺顺利利地渡河了。
只是,这次渡河,用了整整两天时间。
这还是刘放自己也心急了,他想着攻北门立功啊,不能让池将军独占功劳啊
本章未完,请点击"下一页"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4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