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些时调小曲,向台下的主顾们展示自己的色艺。那些缠足的因为无法长期站立,只得扶着舞台边上的栏杆演唱,很是凄苦。
台下主顾们如果有特别中意的,则会指定某一个姑娘唱特定的一段,叫做戳活,也就是点唱的意思。
今天的演出由一个叫做众友的民间团体出演,六七段相声外加一段快板。包袱有点老,掌声稀稀拉拉,效果一般。
胡海是绝对发烧友,边听边普及知识,说相声发端在街头,后来逐渐在茶馆,慢慢地也有了诸如连兴、鸟市、启明以及晨光等专营相声演出的场所。
由于历史原因沉寂多年后,直到二十世纪末,相声又回到小剧场。众友相声团就是成立于那个年代的私营相声团体,发起人是于宝林、冯宝华等一众老艺人。现在这个团体还在,只是创始成员只剩了北方曲校的教师佟守本,其余的都已身归那世去了。
在小剧场听相声,有意思的并不只是相声。送花篮这一现象就很有意思。起初以为这些花篮是热心观众为向演员致意而从花店买的鲜花,但后来发现好像并非如此,因为每次服务员摆在台前的总是那几只丑陋的塑料花篮。
并且还要特别指出热心观众送的花篮的个数,说白了就是观众打赏单个演员的较为婉转的形式。打赏的金额交给前台服务员,服务员将等额的花篮摆放在舞台上,并待散场后将赏金交给演员。
早年一个花篮是十元钱,现在已经涨到五十一百,还是从歌舞厅借鉴的。演员在得到花篮鼓励后,会以返场的方式致谢。即便是没有花篮,只要观众热烈鼓掌,演员们就会返场。
虽然不太好笑,但听的就是这股子味道,现在德云社已经号称亚洲最大男子团体,老郭已经c位出道。
出来往鼓楼走,两侧有很多有意思的小店铺。捏泥人,吹糖人,古玩,传统剪纸。偶遇一家博物馆,居然主打民国情怀?
青砖红墙,装修古朴,走进这里仿佛从现实生活中瞬间穿越到民国复古风情。仿佛一身旗袍的美女,踩着优雅的高跟鞋,在昏黄的灯光下,诉说缠绵的柔肠。
比较有创意的将张爱玲小说里的篇章打
本章未完,请点击"下一页"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3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