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变。
在陈应推了推李秀宁,李秀宁这才反应过来。
李秀宁捧着圣旨,看着李渊熟悉的字迹,她喃喃的道:“陈郎,我该怎么办?”
陈应道:“奉诏!”
小宦官离开后,李秀宁跌坐在床榻上,泪眼连连。
李秀宁看到这里,怎么可能不知道李渊还不想放权,他是用这个办法,用李秀宁代替李世民,来平衡李建成。
李秀宁气愤的起身,拿着圣旨走到烛台前,正准备点燃。
陈应上前一把夺过这个圣旨。
李秀宁气愤的道:“你还真想让我当这个皇太女不成?”
“当不当是一回事,但是这个圣旨一定要留着!”陈应一本正经的道:“留着可以以备不时之需!”
“可是……万一!”李秀宁不是不懂政治,一旦让李建成得知有这么一份圣旨的存在,她和陈应将会是李建成的眼中钉、肉中刺!
陈应赶紧解释道:“一定要留着!”
有些话,陈应没有办法向李秀宁解释。
在历史上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,血迹未干的时候,东突厥颉利可汗率领二十余骑兵,一路攻入关中,杀到长安城下,逼迫李世民签订渭水之盟。这也是李世民签订的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,不过随后四年后,李世民就灭掉了东突厥。
但是翻看史书,不难看出造成这样一个大唐立国第一耻,其实还有一定的客观因素。
武德七年关中大旱,关中税赋只有平时的四成。武德八年更差,只收到不足两成。武德九年的时候,直到六月,关中滴雨未下,别说收税,就连老百姓就需要国家赈济。
粮食供应,一直是农耕民族远征塞外时的命门,边关大多是贫瘠之地,所产出的粮食当地人都不够吃,更别提供应军队了,军队所需的每一粒米,每一片布,都得关内调运。
从内地到边塞,何止千里之遥,千里运粮,所需的人力是难以想象和,而半路上的消耗也是难以想象的,国库拨出五十万石粮食,最终运到边关的能有十万石就谢天谢地了,其余那四十万石哪里去了?都在路上吃掉了!再加上各级官吏从中贪墨,消耗也就更加惊人了,因此两万大
本章未完,请点击"下一页"继续阅读! 第5页 / 共6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