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的,历史就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,天命也是。
它不在意生灵认为它是善还是恶,亦或者其他的属性,它可以是天命,也可以是道,也可以是理,只要你能自圆其说,就可以得到它的认同。
王曜景现如今,以全真道法为根基,以人身之气运以及人自身对天地的理解,化作独属于儒家的神通术法。
这种术法在某种程度上,可能比道法还要便利。毕竟,这种术法直接与天命相连,只要你写出来的文章诗词,能得天地威能,便可得天命降下威能。
若说起来,倒是跟道家的青蘸有几分相似。
所谓青蘸,便是书写各种词句,赞扬上天,获得上天的庇佑。如后世很著名的一句“惟愿天公重抖擞,不拘一格降人才”,便是青蘸。
王曜景现如今儒门神通只是草创,需要借助全真道法的底子。
而等到他彻底将理学推广出去,再于天下各道各府各州县立下孔庙,令天下人祭祀,就能汇聚天下人之气。儒生通过考试得此气运加持,被天命承认,自然而然就能获得力量。
到那个时候,便可以彻底的抛开全真道法,你只需参加考试,就能获得实力。届时诗词可杀敌,文章能镇邪,彻底构建一个才气社会。
而王曜景本人,则必然会因为创建此等儒家大世,成就圣人之位。最不济也是如孟子等人的亚圣之位,若是传承个几百年,他的功绩怕是能与孔子并列。
“此当真是儒家之法?”贺知章尤是不太相信,毕竟儒家之法虽然精深,可从未有神通现世一说。
“吾格物致知明天理,则天人交感,无有所惑。君只见神通表象,却不明其中真理。”王曜景笑了笑,缓缓开口说道。
“愿闻其详。”唐时儒生,还未如后世一般,执着于学问之争。这个时候的人更加开放,对于精深的道理,也更能够接受。
“吾将在三日后,于长安讲学,贺兄可有场地?”今日因缘际会,结识了贺知章,王曜景便直接问道。
贺知章有些心痒难耐,在稍作犹豫后,“长安的精诚书院乃我过去治学之地,你可前往此地讲学。”
他的内心里,还是觉得不信
本章未完,请点击"下一页"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3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