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置

关灯

第三十三章 办大事(第2节)

们的天了!厂公让我们便宜行事,言下之意就是想怎么办都行。[醉书楼小说网/\/%^www.\zslxsw.\\com]”

赵西峰犹豫了一下,然后才果断道:“小翼你带几个人去南城挑个好地盘,至少要一千亩打底,五百亩建大楼,五百亩建花园!这医学院以后就是咱们的基业了,不能小家子气,能搞多大就搞多大。”

赵西峰这种想法是中国官僚最传统和典型的思维,国家最高领导交代一个任务,接受命令的下级官员如果是个能办大事的能吏,往往都会把任务的内容扩展十倍,甚至百倍的都有,以此来博取天大的功劳。

就像后世的官员,拿到核电站、地铁、高铁这些超级项目,明明手里只有一千亿的小钱钱,却敢搞上万亿的工程,恨不得设计成星球级别的工程才好。最后前期投资砸下去,很快就没钱了,京城没法子,只能源源不断的投资进去,直到把万亿的工程给搞成了。

“爷!这里可是北京城,莫说是一千亩的地皮了,就是十亩地也难挤得出来啊!我上哪里找地方去。”

赵翼一下子为难了起来,此时的大明承平已久,国民经济发展欣欣向荣,无数的富户都争先恐后的跑来北京置办产业,就算是城外的近郊都建满了富户的豪宅小院,很难在找到这么大一片的完整地皮了。

得亏朱元璋当年给大明百姓设置了各种限制,很多行业都是父传子,子传孙,在一个地方代代相传,所以人口流动性不是很大。人口流动被限制了,城市化发展缓慢,所以大明朝城市的房价相对很多朝代都处于一个最低点。

即便是天子脚下的北京城,一座小四合院也就四五十两银子,平均下来一平米房价也就15两银子左右。而且这个钱还不是土地的价值,而是房子本身建筑材料价值,若单单只是地皮,怕也就是几百文钱而已。

明朝城市的地皮真的是相当的廉价,相反乡下的山林田地因为有产出,特别是高产的水田反而非常的昂贵。

所以农田是绝对不能去碰的,不仅仅是贵,而且很多地主都把田地视为祖产,轻易是不会出售的,如果强行去购买,

本章未完,请点击"下一页"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4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