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置

关灯

第二百八十章 丰富多彩的吃食(第3节)

羔肉尤为珍贵,即使到南宋孝宗时,皇后“中宫内膳,日供一羊”。

南宋时,产羊显然不多,“吴中羊价绝高,肉一斤为钱九百”。有人写打油诗说:“平江九百一斤羊,俸薄如何敢买尝。只把鱼虾充两膳,肚皮今作小池塘。”

不过随着南北经济交往的日益密切,京城汴梁的肉食结构也逐渐发生变化。

像是欧阳修诗说,在宋统一中原以前,“於时北州人,饮食陋莫加,鸡豚为异味,贵河蟹无等差”。

自“天下为一家”後,“南产错交广,西珍富邛巴,水载每连轴,陆输动盈车。溪潜细毛,海怪雄牙。岂惟贵公侯,闾巷饱虾鱼”。

尽管如此,苏轼诗中仍有“十年京国厌肥”之句,说明在社会上层中,肉食仍以羊肉为主。

仅次于羊肉者,当然是猪肉了。

就像早前说过,汴梁城外“民间所宰猪”,往往从南薰门入城,“每日至晚,每群万数,止数十人驱逐”。

当地“杀猪羊作坊,每人担猪羊及车子上市,动即百数”。

临安“城内外,肉铺不知其几”,“悬挂成边猪”,“各铺日卖数十边”。

另有“修义坊,名曰肉市,巷内两街,皆是屠宰之家,每日不下宰数百口”,以供应饮食店和摊贩。可见这两大城市的猪肉消费量之大。

当然,在宋代农业社会中,牛依然是及其重要的生产力。

官府屡次下令,禁止宰杀耕牛。

宋真宗时,西北“渭州、镇戎军向来收获蕃牛,以备犒设”,皇帝特诏“自今并转送内地,以给农耕,宴犒则用羊豕”。

官府的禁令,又使牛肉成为肉中之珍。

如“浙民以牛肉为上味,不逞之辈竞於屠杀”。

“秀州青龙镇盛肇,凡百筵会,必杀牛取肉,巧为庖馔,恣啖为乐”。

鸡、鸭、鹅等家禽,还有兔肉、野味之类,也在宋代的肉食中占有一定比例。

在当时的经济技术条件下,江河湖海中的水产品是取之不尽,用之不竭的。

汴梁城市场中出售盘免、野鸭肉、鹑、鸠、鸽、螃蟹、蛤蜊之类。

饮食店出售的菜肴有新法鹌子羹、虾蕈羹、鹅鸭签、鸡签、炒兔

本章未完,请点击"下一页"继续阅读! 第3页 / 共7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