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置

关灯

第二百五十四章 大宋的繁华(第2节)

“龙津观夜市,灯火亦煌煌。新月皎如昼,疏星弄寒芒。不知京国喧,是谓江湖乡。这就是繁华的大宋啊。”赵桓连连感慨着,自己几个月的军旅生活,看到的关中、看到的河东路,满目萧瑟。

直到这个时候,赵桓忽然想到了一句话,叫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。

虽然大宋的百姓日子的确很苦,但是相比较金人,大宋人的日子,还是非常优越。

“苏太师这首词写的是真的好。官家诵读朗朗上口。”赵英这个狗腿子,在这种时候,负责拍马屁就对了。

“说的不错。这首词写的真的好。”赵桓在太宰府门前站定,指着那半边掉下来的门,啼笑皆非的问道“这是怎么回事?”

“沈指挥宋牛肉的时候,挤掉的。”赵英如实回答。

赵桓摇头说道“他都这么大了,做事还是这么毛毛躁躁,回去说说他。赵都知,你去知会一下李太宰。就说朕到了。”

不一会儿,李纲就从屋子里跑了出来,俯首说道“官家你怎么来了?”

“还能因为什么?这不是从宫里摸了一坛好酒,就来找个酒友吗?”赵桓说着自己就笑起来了,他还记得李纲和那个老何是酒友。

“臣甚是惶恐,快快请进。”李纲连连说道。

赵桓第一次踏入太宰府,差点笑出声来,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这太宰府半边门都被挤掉了。

整个走廊回环的房檐下挂的都是早就腌好的牛肉,赵桓走了一圈,满目都是牛肉。

实在是云中路这上百年都在北夷手中,特产就变成了牛羊肉。

羊肉大宋很多,只好装了些牛肉回来。

在汴京,牛肉是稀罕物,因为牛多数都是田里的壮劳力,除非是牛摔死了,否则一般是不会有人宰牛的。

在赵桓的军功爵均田制度下,有牛可以分田一亩地,恩荫三代则收回。牛在大宋的地位,比契丹奴的身份和地位还要高一些。

“官家,这伴手礼是何意?”李纲怎么可能不明白这词的意思,他怕是自己理解错误,误会了官家的意思。

“伴手贽曰伴手。谓手之以相问讯也。出门在外,给亲朋

本章未完,请点击"下一页"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4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