也端着三层蒸笼。(\\www.zslxsw.com//)
赵仲鍼过去帮了一把,两人把蒸笼放在桌子上,然后学生们开始喊道“一个个来,边上有热茶,茶水里有药,喝了能防疫病。”
边上的桌子上放着一个大坛子,上面热气蒸腾,药材的味道很浓郁。
馒头到手,那些百姓就顺着墙根蹲着,有孩子的就先照顾自己的孩子吃了。
“好香啊!”
咬一口肉馒头,面软,里面还带汁,那香味浓郁,让人吃一口就停不下来。
“好吃!”
一个妇人几口吃了,然后又去边上用竹筒子打了茶水喝了,这才打了个嗝。
“这太学馒头真是好吃啊!”
“对,太学馒头真的好吃。”
“比……比那年某在潘楼吃的馒头还好吃。”
“你也去过潘楼?”
“那可不是……樊楼外面有家卖馒头的,好吃的不得了。”
一个大汉双手笼在袖子里,舔舔嘴唇,吸吸鼻子“当年某也是有钱的,只是后来……招了灾,没法,只得把田地卖了,后来帮人种地……就落魄了。”
“这就是自耕农的脆弱。”
沈安在低声说话“他们并没有多少积蓄,一旦遇到个天灾,破家只是寻常……”
赵仲鍼点点头,眼中有些忧色“大宋……上次在庄上某看过那户人家,别说是天灾,就是多生几个孩子,怕是都养不活了。”
自耕农是根基,但大宋却保护不了自己的根基。
“那些造反……”
沈安犹豫了一下,最后还是说出了自己的看法“赋税太重了仲鍼,他们活不下去,自然会想办法……造反大多是想引发重视,然后……杀人放火受招安,这可笑不?”
这个时代真是很奇葩,汴梁城中处处繁华,但你到贫民区去看看,到乡间去看看,就会知道这个时代的农民们依旧没有变化,依旧是在挣扎求活。
盛世流光溢彩,可之下往往有黑暗。
后来的青苗法有政府牟利的一面,但也有百姓在青黄不接时日子艰难的顾虑。
王安石想着世间安得双全法,不负如来不负卿。官办的青苗钱利率低,算是帮百姓减轻了负担,
本章未完,请点击"下一页"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5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