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到反对的表情。
黄开山一拍桌子,喝道:“江黄两家有今天靠的谁?没有义儿你们还在田里刨食,不要说读书,你们从私塾门口过人家都嫌你们身脏。现在有机会让你们读书了,一个个还像大刑似的,怎么,不乐意,不乐意从明天开始跟我下田去。”
大舅一通咆哮,吓得众人如同雨打的鹌鹑,不敢开声。
三舅笑道:“读书总是种田强,东河、东水几个你们也看到了,以前在家时跟你们一样,现在走出去也像模像样的,在外面别人得叫他们黄先生、黄管事,至于三舅我,”黄开山自得地摸了把胡须,道:“他们管我叫黄员外。”
看到众人露出羡慕的眼色,黄开山趁热打铁道:“外面的花花世界可好看了,你们不想一辈子呆在乡下吧,你们看安义书读的多,走到仁州去了,将来还要去京城,去各地任官。你三舅不认识多少字,但也到过平府,德州地面没有我没去过的,东河他们到过的地也不少,为啥?是因为他们认识几个字。”
江安义暗暗佩服,姜还是老的辣,三舅一席话说的众人动心了。
家塾的地点放在江家,二进院有一处小院落,原是用来待客的,腾出来收拾好给先生住。先生的人选江安义也有了,以前县学里的一位同窗,周昌华周秀才年近五十。周秀才为人老实敦厚,饱读诗书功底深厚,奈何运道不足,六次赴举不。孙辈出世后,周秀才息了进之心,安心在家开私塾教书。
江安义亲自到周秀才家请人,以二十两年资请他到家塾。周秀才开私塾年收入不过七八两银子,这一下子翻了一倍多,平山镇离县城也不远,江安义与他约定每日半天课,每旬歇一日,节庆日照歇,这条件是一等一的丰厚了,周秀才欣然同意。
馆的时候出了点小状况,妍儿闹着也要学。因为事先没有讲过,江安义有些不好意思,倒是周秀才得知后笑道:“令妹才八岁,无妨的,我孙女也跟着我识些字,女子将来相夫教子能知理识字也是极好的,如果你觉得男女有妨,用竹帘围一下好了。”
家事先议定,十六岁以下的人都要到家塾学。江安勇苦着一张脸在
本章未完,请点击"下一页"继续阅读! 第4页 / 共5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