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置

关灯

第103章求道之法(第2节)

即使是释迦牟尼佛祖也是在菩提树下,保持清明,又有开创佛门大道的气运庇佑,方才度过劫难,证道佛陀的。

  而现如今,弥勒佛面对的不是别的,正是释迦摩尼成道经历的劫难。

  弥勒佛号称未来佛,佛陀入灭后,乃是在摩诃迦叶继承佛陀尊位,直至阿难成为弘法继承者,始入鸡足山入定,以待弥勒佛出世,方行涅槃。

  也就是说,号称未来的弥勒佛究竟有没有迎来真正属于自己的劫难还未可知,所以即便是面对的仅仅是释迦牟尼劫难的虚影复制品,弥勒佛却也深陷其中,一时半会是难以恢复过来的。

  事实上,不说此刻弥勒佛已经深陷其中,不能自持,即便是弥勒佛能够保持清醒,怕是不去彻底经历一次九九八十一难是不会舍得出来的。

  至于王肃,却是三人之中最为危急的一个,情况却是出乎预料的糟糕。

  从根本上来说,就算是掌中佛国用来对敌,释迦牟尼佛也不可能让自己的神通成为杀人的工具,所以说掌中佛国虽然有些针对思想的弱点甚至是拷问本心,但是却不会把人逼到绝路上来。

  但是到了王肃身上则就不然了。儒门修士虽然正气凛然,浩然正气天下无双。但是所谓史笔如刀,口诛笔伐,很多时候他们反而是逃不脱自己的门槛束缚。

  孔曰成仁,孟曰取义!

  天地君亲师!

  忠孝礼义廉!

  儒门的道德尊则规范之所,比起佛门四大戒,八大条是犹有过之。

  生我所欲也,义我所欲也,二者不可兼得,舍生而取义者也。

  然则,世间的取舍却不是如此简单的一句话就能够说明的。

  不说岳武穆的忠君与舍生,因为岳武穆对于天地君亲师的轻重态度和先期的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的看法严重矛盾了。

  儒门大贤,真正应该效忠的不是天子,天子天子不过是天下万民之子,真正应该负责的却是天下万民。

  即便是不说后期,三国时期,武侯出征岐山,也有被司马仲达以反间之计谋划,被后主一纸诏书召回京城的事情,可见其中的利害。

  若是面对如此抉

本章未完,请点击"下一页"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5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