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置

关灯

第五百一十八章 学术冲突(第4节)

合体,正是最适合于西汉政治上需要的一种哲学。董仲舒根据他的哲学观点,提出许多影响甚大的建议。这些建议,极大部分被孝武皇帝采纳并得到实行。”

听到这里,天子刘洵便问道:“那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究竟是怎样的?”

“启奏天家,自孔子以后董仲舒以前的儒学是被称为朴学的原始儒学,此时的儒家还是各种学派中的一派,不能吸收各种学派,使之统一到儒学里面来,这边是古文经学。董仲舒生在孝景皇帝、孝武皇帝时候,此时我大汉政治上统一的条件已经成熟了,学术上统一的条件也成熟了。儒学经董仲舒的加工,因此摆脱了原始阶段,成为阴阳五行化的、完全适合国家统治的今文经学。”

“孝武皇帝时官学有五经(《易》、《书》、《诗》、《礼》、《春秋》)博士。后来博士逐渐增加,《易经》分四家,《书经》分三家,《诗经》分三家,《仪礼》分两家,《公羊春秋》分两家,共十四家。称为五经十四博士。某一经的大师,如果能象董仲舒那样,把本经阴阳五行化,并得到朝廷的尊信立为博士,这个大师的经说,便成为师法。弟子们按照师法讲经,叫做守家法。自孝武皇帝至西汉灭亡,百余年间,经学极盛,大师前后多至千余人,有些经书的解释增加到一百余万字。例如《书经》大师秦延君,用十多万字解释《尧典》两个字,用三万字解释“曰若稽古“四个字。一个士人从幼年开始学一经,往往到头白了才学会说经。这样又苦又难的经学,太学里却经常聚会着成千成万的学生,甘愿受苦受难从大师受学,因为士人求利禄,只有经学是一条主要的道路。”

这时,天子刘洵便明白各地儒生和朝中大臣的想法了。

因为自己改革的会试制度推行的是新教材,全都是格物之学,虽然也教授经文,但是已经不再拘泥于古文经学或是今文经学了。

而且此时的经学的地位已经大幅下降,成为诸多学科中的一个,这就让那些视经学为声名,甚至是家族传承之人无法接受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"下一页"继续阅读! 第4页 / 共5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