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是架不住人多啊。
以前一座山头上的伐木和抬木工人只有十几个,现在至少上百个。
蚂蚁多了咬死象,发动的百姓多了,砍伐运输的木头自然也更多了。
百姓伐树送到东海造船,造出船之后再去海里采摘海带,捕捞海鱼,运回内陆去作为支付百姓伐木的报酬,顺利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循环。
在无数百姓的共同努力下,三号船坞终于不缺木头了,开始全力造船。
几乎每隔一会儿,就会有一艘建造好的渔船,被难民工人抬着下水,然后顺着船坞内四通八达的水渠,驶入大海。
三号船坞外边的海面,就和金锋前世的停车场一样,整整齐齐停放着一排一排的渔船。
所有渔船的外形、尺寸都完全一样,唯一不同的就是船帮外边的编号。
因为渔船数量太多,郑驰远把渔船分成了不同的编队。
每十艘渔船为一个小队,每三个小队为一个中队,然后三个中队为一个大队。
这么多渔船停在这里,主要原因是普通难民没有打渔经验,不适合直接出海打鱼。
而之前渔溪镇的渔民都被安排去采摘海带了,现在郑驰远正在逐步的安排难民工人去冒浪屿,把渔民替换回来。
即便如此,光指望渔溪镇的渔民,还是不够用。
郑驰远只能每一艘船上安排一个渔民为船长,然后每艘船上再安排三个难民辅助。
现在第一批渔民和难民正在磨合和培训。
培训过程持续了半个多月,郑驰远便找到金锋。
“先生,第一大队的渔民已经培训得差不多了,是否可以出海了?”
“培训这么快就结束了吗?”金锋有些诧异。
前世他有个同学听说海员的工资高,报名去做了海员,足足培训了一年多,还考了一大堆证件才让他上船。
当然,也有一些中介公司保证说可以快速上船,很多人不了解情况,直接就报
本章未完,请点击"下一页"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4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