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学八股文,开始于十四五岁,不久即能满篇,遂而参加“考课”。考课是八股时代的名词,是政府用以津贴士子的,也可说是牢笼士子的;但那时的读书人,想有出头之日,也只有遵循这条道路。自流井是富顺的分县,一年有四季课;富顺县城,则有月课;自流井的鸿文书院及贡井的旭川书院,不时也有课。宗吾在私塾及书院读书,米是由家中挑去;惟靠参与考课,得些奖金,作为零用及购书之费。这样,文字非翻新立异,不能夺阅者之目。故他每一题到手,即另出一说,不遵朱注。本来清朝的功令,四书文必遵朱注,及到末年,藩篱渐破,才得以发挥他的自由思想。间或也遵朱注,但他必把众人应说的不说,力求新异。兹举两例如下:
(一)有一次,月课题是《孟子》上的“彼恶敢当我哉”一句。他便暗用“曹操伐吴,孙权拔剑击案,起兵拒之”的情形。他的意思,是把“彼”字,指秦楚燕赵韩魏六国,分作六比。那时他已读过《战国策》,对于战国的情势已相当明了。大旨是说:彼秦国如何,而我齐国则如何……彼秦恶敢当我?彼楚国如何,而我齐国则如何……彼楚恶敢当我?……彼魏恶敢当我?
(二)又一次,月课题是《论语》上的“子曰:直哉史鱼,邦有道如矢,邦无道如矢;君子哉蘧伯玉,邦有道则仕,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”一章。他把这题作了两卷:第一卷是说,此章书是孔子在陈绝粮时所说。因为“卫灵公问陈(同阵)于孔子”,孔子对曰:“俎豆之事,则尝闻之矣,军旅之事,未之学也。’明日遂行。在陈绝粮,从者病,莫能兴,子路愠见。”众人有怪孔子所对不该那么直率的,有怪不该立即就走的,于是孔子就举卫国二人为证。说道:你们怪我不该那么对答,你看卫国的史鱼,邦有道如矢,邦无道如矢;我若不直对,岂不为史鱼所笑吗?你们怪我不该立即就走,你看卫国的蘧伯玉,邦有道则仕,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;我若不即走,岂不为蘧伯玉所笑吗?第二卷的立意,因为“直哉史鱼”和“君子哉蘧伯玉”的
本章未完,请点击"下一页"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4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