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置

关灯

第三九零章 遁去的一(第5节)

创作者的意图,这位前辈在创作这道死活题的时候,他留下来的这个破绽,到底是因为他不够严谨,还是人家故意有意为之呢?”

到了这个时候,终于来到了问题的关键。李小强的这个反问,其实就是他真正想引起大家思索的地方。李小强甚至认为,在这样一个问题上,其实很能反映一种古今差异,一种围棋思想,一种对于围棋理念的差异!

“佩服!我现在终于知道您的想法了。从某种角度说,在今天的决胜局中,我不是输在围棋技术上,而是输在您这种围棋理念和围棋思想上。我输得一点都不冤啊。再次谢谢您。。。”

最先反应过来的,依然是李石佛。当他开始说话,当他的话被翻译翻给李小强听到。在这一刻,两位青年终于相视一笑,两人惺惺相惜。

没错,李小强现在相信李石佛应该是了解自己想表达的意思了。

那位设计“七贤势”的前辈,人家当然是有意留下这个突围之路。因为如果不是他故意这样做的话,那么他完全可以在外面的包围圈中随便多加几枚黑子。要知道,在设计一个死活题的时候,这样做是非常简单的。这点正如后世各种不同的“七贤势”版本。可以这样说:要留下这条“突围之路”,其实要比“抹去破绽”难度大得多。因此可以确定,这个题目设计成这样,那绝对是人家有意为之。

千万不能小看这个问题。李小强甚至认为,管中规豹,当中国的这位古代棋手在设计“七贤势”这个题目的时候,这是中古棋传统思想的一种体现。而这种思想,又和我们东方文化的哲学思想一脉相承。

例如在传统的道家思想中,往往强调所谓“遁去的一”。那么在“七贤势”这个题目中,那个非常隐蔽的突围手段,是不是和这种思想一脉相承呢?这个东西,是不是围棋中“遁去的一”呢?

而后世的的围棋呢?那就像后世不同版本的“七贤势”一样。从表面上看,大家都把里面的“破绽”弥补了,把这个题目变成只有唯一正解了。但这样做的话,会不会让围棋也少了一点内涵呢?

李小

本章未完,请点击"下一页"继续阅读! 第5页 / 共6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