造,地方官治下的编户数目到底是多少,已经成了一件不清的事情。因而杭州府的大官儿们对这事都采取了不闻不问的态度。
刘梦谦先和赵引弓客气了几句,赞叹他“年轻有为”、“急公好义”,又自己正在修表上奏,为这次救灾度荒中地方人员请功。到时候朝廷自然有一番荣典下来。赵引弓“更进一步”也未可知。
赵引弓心想所谓更进一步不外乎是“国子监读书”这样的监生资格罢了,他还真有点看不上眼呢。不过明面上还要摆出一副受宠若惊的模样,连连称谢。
客套完毕,刘知府的话题就转入了赈荒的议题。
赵引弓心中早有了腹案。但是他在会议上不愿意出来,一则太过高调,容易犯忌,二来这件事一旦开始实施,后续的经济利益足以使人眼红,由自己提出来实在不大妥当。最好还是私下里向刘知府提出方案,再由他来宣布。
这位刘知府眼下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机会的。冲着自己在前一个阶段表现出得消化流民的能力,他一定会来移樽就教。
赵引弓的方案是考虑过多次的,一方面,继续吸纳江南流民南下原本就是他的任务,完全可以一力应承,二来他还要靠这个来给自己的事情罩上“救命水火”的大义的外衣。
他简单扼要地报告办理的思路,以“以商代赈,振兴市面”八个字为宗旨。
灾民很多,如果要省钱,靠点稀粥咸菜的赈济,虽然可以安定民心,但是无法恢复生产;如果贷给耕牛种子等等帮助灾民恢复生产自然最好,但是这笔花销实在太大,赈荒局负担不起。即使再次向全杭缙绅商户“劝募”恐怕也难以筹集到多少钱米。而且反复劝募,必然造成反弹――赵引弓很委婉的提醒刘知府,这样对他的官声不利。
明代绅权很重,地方官若要太太平平的做官,缙绅是不能得罪的。赵引弓的提醒,刘知府当然是明白的。
“以商代赈,振兴市面,这八个字得好,只是如何实行下请先生教我。”刘知府摆出一副虚心求教的样子。
以商代赈,振兴市面只是方针,虽然新奇。但是具体实施起来依然是躲不过“钱粮”二字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"下一页"继续阅读! 第3页 / 共6页